1、供应商开发与评估 -参与新供应商的筛选、审核与资质认证,评估其质量体系、生产工艺、检测能力等。 -制定供应商准入标准,确保供应商具备持续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。2、质量协议与标准管理 - 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(如PPAP、检验标准、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等)。 - 明确质量要求(如尺寸公差、材料性能、外观标准等),并确保供应商理解并执行3、生产过程监控 - 定期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现场审核,识别潜在风险。 - 监督供应商的工艺稳定性、质量控制点及防错措施。4、来料质量控制 - 制定进料检验规范(IQC),处理来料不合格问题(如退货、返工、索赔等)。 - 推动供应商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整改(如8D报告、5Why分析)。5、质量问题解决 - 主导跨部门协作(采购、研发、生产等),解决供应商导致的停线、客户投诉等问题。 - 跟踪供应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,避免重复问题发生。6、绩效管理与持续改进 - 建立供应商质量绩效指标(如PPM、交付合格率、响应速度等),定期评分。 - 推动供应商持续改进(如精益生产、六西格玛项目)。7、技术协作与支持 - 参与新项目开发,提前介入供应商的样品验证(如APQP、PPAP提交)。 - 协助供应商优化工艺或设计,提升质量一致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