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量核对:根据采购订单和送货单,逐箱/逐托清点到货数量,差异率≤0.1%。对短装、溢装货物立即标记,并通知采购部处理。包装与标签检查:验证外箱唛头信息(型号、批次、客户代码)是否清晰、完整。检查包装完整性(无破损、受潮、变形),对易碎品(如玻璃配件)需额外确认缓冲材料填充达标。2. 质量检验与合规性验证规格与外观检验:按样品或图纸核对货物尺寸、颜色、材质(如金属件需检查表面无锈蚀)。抽检比例:常规货物≥10%,高风险货物(如电子元件)≥30%。客户特殊要求验证:检查是否满足客户特殊需求(如防静电包装、专属标签格式)。示例:某欧洲客户要求配件内包装需贴环保认证标签。3. 问题处理与记录不合格品管理:对不合格货物贴“拒收标签”,隔离存放并拍照记录。填写《不合格品报告》,24小时内反馈至采购部及供应商。数据录入与追溯:在WMS系统中录入验收结果(合格/不合格),绑定货物批次号。建立质量问题台账(如某供应商连续3批次标签错误),支持供应商考核。4. 跨部门协作对接采购部:提供验收数据支持供应商索赔(如货损、短装)。参与供应商质量评审会议,提出改进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