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成本核算与分摊 直接材料成本:跟踪原材料采购价格(如钢材、塑料粒子),核算实际用量与BOM(物料清单)标准用量的差异,分析超耗原因(如工艺损耗、废品率)。 直接人工成本:按工时分摊生产线上工人工资到具体产品/批次,监控工时效率(如标准工时 vs 实际工时)。 制造费用分配:将设备折旧、能源费(电费/燃气)、车间间接人工等费用按合理基准(如机器工时、产量)分摊至产品。 2. 成本分析与控制 标准成本维护:制定或更新产品标准成本(含材料、人工、制造费用),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差异(如材料价差、量差)。 成本动因分析:识别高成本环节(如某工序能耗过高、模具损耗过快),推动生产部门改进。 降本目标跟踪:参与年度降本计划(如VAVE工程优化设计、采购议价),量化节约金额并反馈执行效果。 3. 库存管理 存货计价: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(FIFO)核算原材料、半成品、产成品成本。 库存盘点:监督车间和仓库的月度/年度盘点,处理盘盈盘亏账务调整(如报废、呆滞库存计提减值)。 周转率分析:监控原材料、在制品(WIP)、成品库存周转天数,提出优化建议。 4. 报表与决策支持 编制成本报表:如产品成本明细表、成本差异分析表、边际贡献分析表。 支持报价决策:提供新产品成本模拟数据,协助销售部门应对主机厂(OEM)的年度降价要求。 参与预算编制:制定生产部门年度成本预算,跟踪实际执行偏差。 岗位要求: 1、专业知识:熟悉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(标准成本法、作业成本法),了解IFRS/GAAP准则。 2、数据分析:精通Excel(Power Query、数据建模)、Power BI可视化分析。 3、 行业认知:熟悉汽车行业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、主机厂供应链管理规则(如JIT供货)。 4、沟通能力:能向非财务人员(如工程师、项目经理)解释成本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。